想離婚又怕毀名聲,傅首爾這步棋下得妙 -
我是真看不懂傅首爾了。
在前幾期節(jié)目中,她一直訴說著自己的委屈,把老劉數(shù)落成一條咸魚,但即便如此不滿老劉她還是一邊流淚一邊問對方:老劉,未來你會改嗎?
雖說老劉不是愛承諾的人,但改變是觀眾有目共睹的。
從喪喪的,逐漸變得開朗愛笑了。
從不回應(yīng),逐漸主動關(guān)心傅首爾。
從不浪漫,逐漸開竅送傅首爾禮物。
老劉在改變,可傅首爾又不滿意了。
01
結(jié)婚14周年的晚上,老劉瞞著傅首爾準(zhǔn)備了禮物,兩條橫幅烘托氣氛,一個裝有塔克拉瑪干沙漠沙子的沙漏承載著浪漫。
幽默又不刻意煽情,浪漫又不刻意做作,老劉的禮物雖說不上多么豪華,卻有心了。
其對沙漏的特殊設(shè)計與解釋也是相當(dāng)有想法:沙子是過去的記憶,你可以選擇清空記憶與過去告別,也可以保留記憶。
獨特的設(shè)計,看得出老劉是花心思了,同時也把選擇權(quán)交給了傅首爾。
但傅首爾并沒有懂老劉的意思,而是當(dāng)頭一盆冷水。
不感動,內(nèi)心很平靜。
不浪漫,日常生活中為什么不這樣做?
刻意為之,為了挽留下的一劑猛藥。
總之,老劉的一切改變在傅首爾眼里成了:為了節(jié)目刻意表現(xiàn),為了挽留刻意浪漫,你拙劣的演技在我看來很是可笑。
一頓“清醒”發(fā)言,把傅首爾送上熱搜。
但她真的清醒嗎?
未必!
如果真的清醒,一直希望老劉能變得浪漫的她,就不會在收到禮物后一頓挑刺,從送禮物的動機到禮物的用心程度都能用自己的想法賦予這一切莫名其妙的惡意,再用對方最受傷的方式將這些揣測當(dāng)眾講出來。
而應(yīng)該是鼓勵與認(rèn)可對方,將那句“這說明他是會浪漫的,那在平時生活里為什么不制造???”換成“謝謝老公制造的浪漫,原以為你不善表達愛,但今天看到了你的改變,我也愛你!”是不是更好一點,老劉會不會更愿意去改變?
因為無論是誰,總希望被肯定,被尊重,體現(xiàn)自我價值。
那么在希望對方變好之前,應(yīng)該學(xué)會給予肯定,學(xué)會鼓勵對方保持正確的做法,可傅首爾呢?
看似清醒,實則將老劉的改變扼殺在搖籃中,將這段本能變好的婚姻火苗生生掐滅。
不考慮對方心情,不接受對方好意,一頓情緒輸出讓這本浪漫的環(huán)節(jié)變得尷尬,讓有了改變的老劉不愿再改變。
就像當(dāng)年還只拿三四千塊錢工資的老劉,瞞著傅首爾透支信用卡買門票請她看演唱會,她只會覺得老劉是不懂事而不是浪漫一樣。
也像當(dāng)年老劉賺了兩千塊錢,把這些錢全部用來給她買項鏈,她不是感動于老劉的浪漫與對自己的愛,而是煩惱老劉沒有生活的危機意識。
看!老劉怎么不浪漫?
可傅首爾更多是抱怨,抱怨他不懂事,抱怨他亂花錢,抱怨他不懂得過日子。
她想要浪漫,但是當(dāng)另一半端到她面前時,她又立刻現(xiàn)實的挑挑揀揀,這么多年即便經(jīng)濟條件變好了也從未改變,老劉也在這一次次否定中逐漸冷漠起來。
聽她一席話,老劉紅了眼眶,這用心的改變在傅首爾的說教中成了笑話,也寒了心。
02
這一段看下來只有一個感受,傅首爾多少有點沒事找事,給自己找不痛快,給老劉制造壓抑。
不接受浪漫,全是抱怨,抱怨老劉在婚姻中太舒服了,抱怨老劉忽略對自己的照顧,抱怨自己的需求不被關(guān)注,抱怨這段婚姻沒有情緒價值。
但她的婚姻就真如她所說的這么慘嗎?
在節(jié)目中,反而看到的是老劉對她的照顧,會主動給她擦拭衣服上的污漬,會主動給她洗水果,會在她害怕氣球爆炸時捂上她的耳朵,也會在備采時說她工作上的辛苦、對家庭的付出以及對家人的愛。
這些都是細(xì)節(jié),但傅首爾都沒有記住,只記住了老劉的冷漠,以及害怕失去婚姻時的刻意挽留。
傅首爾說,不想讓自己變成怨婦,但每每提到家庭與老劉就只剩下抱怨與挑刺。
可是,抱怨老劉不浪漫的她有給對方準(zhǔn)備禮物嗎?在老劉需要情感需求時她有給對方關(guān)注嗎?在老劉需要情緒價值時她有給提供嗎?
好像,并沒有。
有需求不說出來等著別人來猜,猜對了是挽留,猜不對就是冷漠。
遇到事情都是自己沖在前面獨攬大局不給對方表現(xiàn)的機會,或不鼓勵對方去表現(xiàn),結(jié)果就抱怨對方在婚姻中活得太舒服。
傅首爾什么道理都懂,卻不懂得用這些道理和清醒去審視自己,不懂得傾聽與看見,她壓根沒有明白,老劉的“沙漏”代表著告別,而非刻意的補償與挽留。
比起老劉的平淡,傅首爾的說教與挑刺,才是這段婚姻失敗的主要原因。
14年了,爭當(dāng)女強人的傅首爾在家庭中一定會有委屈,這完全可以理解,但一味地將委屈擺放在第一位,怎么可能快樂?
如此強調(diào)委屈與不滿,如此清醒的要弄清楚“是愛還是補償”,即便離開了老劉,也會有第二個老劉。
一邊哭著問老劉會不會改變,一邊又否認(rèn)他的改變,單看這一期,傅首爾的行為很是矛盾。
但是若結(jié)合前一期來看,就能明白了。
03
在沙漠那一晚,傅首爾袒露心聲:想過得輕盈有松弛感一些。
羨慕其他女人的瀟灑,覺得自己也拼到了自己想要的物質(zhì)條件,也應(yīng)該瀟灑取悅自己,但她又無法做到。
究其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原生家庭的羈絆。
爸媽離婚,跟著媽媽在老鼠亂竄的糧站米倉里住到三歲的傅首爾,充分體會到了窮的滋味。
這也一直影響著她對生活的態(tài)度:人生來就是為了錢而奮斗。
所以她節(jié)儉、不敢松懈,即便成名了賺錢了也一樣無法讓自己徹底放松下來,無法得到松弛感。
第二個,丈夫無法提供物質(zhì)安全感。
原生家庭的痛伴隨著傅首爾,讓她變成了無法停下奮斗腳步的女人,結(jié)婚后,老劉的隨遇而安與及時享樂讓她更加沒有物質(zhì)上的安全感,她也不得不繼續(xù)告訴自己:想改變生活只能靠自己。
于是,她拼命的寫作,拼命的工作,將多年青春耗在了那把寫作的椅子上。
終于,她出人頭地了,想過一過輕盈的生活,可老劉依舊是那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老劉,依舊無法給予她物質(zhì)上的安全感。
那么,想要卸下緊張神經(jīng)過得輕松的傅首爾,有兩個辦法。
一種是甩開原生家庭的羈絆,另一種就是甩掉無法讓她輕松的老劉,顯然,她也只能選擇后者。
所以,在節(jié)目中即便老劉如何改變,白天兩人的互動有多甜蜜,一到選擇是否離婚時,她始終堅定地選擇“是”。
表面上,老劉冷漠又無欲無求,還多次強調(diào)彼此之間沒有愛情,但實際上,最想離婚的并非是老劉而是傅首爾,老劉不過讀懂了她的想法,做了那個成全她的人。
所以在傅首爾為了是否要過得輕盈而糾結(jié)時,老劉一直勸她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選擇與不選擇都有失去與得到。
這里的失去與得到到底指的是什么?
看完傅首爾對王詩晴與老紀(jì)的勸說,就能明白了。
無法忍受老紀(jì)的王詩晴想離婚,但無法說服自己,因為她知道是老紀(jì)的付出才有了如今的她,于是擰巴得只能不停地將老紀(jì)的缺點放大來麻痹自己,讓自己減少想要離婚帶來的愧疚感。
傅首爾看得明明白白,講得清清楚楚,因為她跟王詩晴一樣。
想得到輕盈生活的傅首爾,卻不敢輕易放棄老劉,因為她知道沒有老劉的那些梗,她也火不起來,沒有老劉多年的陪伴,她也沒有如今的成就。
她既無法說服自己繼續(xù)過下去,又無法說服自己離開老劉,還害怕離開老劉后背上忘恩負(fù)義的名聲,于是擰巴得不停放大老劉的缺點,時刻保持著自己的清醒,既讓自己心安理得一些,又讓觀眾減少對她離婚想法的誤會。
想離婚,但又害怕毀名聲,這就是老劉所說的得到與失去,讀懂她的老劉選擇放手與成全,將“不想離婚”改成了“想要離婚”,將一切的不好都由自己擔(dān)著。
04
傅首爾想要甩開老劉過松弛的生活,又不想當(dāng)忘恩負(fù)義的渾蛋,于是上節(jié)目將離婚這件事公布于眾,這步棋下得妙!
妙就妙在,既能讓大家看到她了的不容易、老劉的懶散、彼此的愛與現(xiàn)實的無奈,又能讓大家理解她、尊重她,而不是盲目地給她貼上“忘恩負(fù)義”的標(biāo)簽。
如果不上這檔節(jié)目而是直接宣布離婚,那么大概率輿論會偏向老劉,傅首爾也會背上罵名、毀掉名聲、影響事業(yè)。
從始至終,老劉都是一個成全的角色,無論是陪著她一起上這檔節(jié)目、選擇放手勸她放下,還是包攬一切指責(zé)選擇沉默。
《再見愛人》這檔節(jié)目也很妙,深度剖析了每對夫妻的問題,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不同立場的不同想法,讓每位觀眾在其中看到自己,又同時理解另一半。
所以,傅首爾上這檔節(jié)目的選擇是對的,至少,她離與不離都不會背上罵名,畢竟,她的委屈也是千千萬萬個家庭女強人的委屈。
作為觀眾,在評價她強勢的基礎(chǔ)上,也會理解她、共情她,與此同時,還會感動于老劉的放手與成全。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