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播出就被抵制,這國產(chǎn)劇問題不止「戀童癖」 -
青春劇,國產(chǎn)影視劇的踩雷大戶。
最近,就有一部熱度很高的新劇《偷偷藏不住》,爭議不斷。
疑似美化「戀童癖」,要求被下架。
魚叔看了幾集,不得不說還真是有點「刑」。
如此幼態(tài)的女生與哥哥的大學同學初見,柔光特效,甜蜜BGM。
原本只是小女生看到帥氣大哥哥的自然反應,有些走了味兒。
許是制作方也覺得稍有歧義。
就趕緊讓小女主用「榜樣、溫暖」等字眼來找補。
等到女主邁入高中,演員也換成了成人演員后,男女主的互動就無忌了一些。
魚叔放上一段經(jīng)典片段,大家品一品:
—哥哥好。
—哥哥好什么?
—就是哥哥好。
—哥哥好帥啊。
—哪里帥了?
—不帥嗎?那為什么一見我就臉紅啊。
當然,魚叔從不鼓勵舉報和下架。
只是反感國產(chǎn)青春劇愈發(fā)輕浮,無趣。
油膩的成年男主+花癡的未成年女主,實在讓人生理不適。
難得青春題材,一定要填滿無腦的愛情故事嗎?
回想一下自己曾經(jīng)的青春年華,悸動當然有。
但更多的是朋友之間的快樂,學業(yè)下的煩惱。
最近一部高分日本動畫,就做出了榜樣。
豆瓣9.5,妥妥的年度霸權(quán)。
雖然文化國情不同,但如此高的口碑足以說明:
這才是大家想要的青蔥年華——
《躍動青春》
スキップとローファー
01
青春劇,最大的看點之一就是人設。
這也是《偷偷藏不住》被人詬病的一大重點。
說話是刻意的「夾子音」。
表情是低齡的幼態(tài)。
重點是,女主在這部劇中的人設:
一個家境優(yōu)越、父母寵愛、哥哥守護,天天想著談戀愛,不怎么愛學習卻能考到好成績的「軟萌學霸」。
光是這懸浮的人設,就讓人翻白眼。
當然,劇里也試圖塑造她的一點點不完美——物理成績差。
(其實是為了讓男主有機會當她的補習老師)
這個設定,更是矯情。
上課不聽講,連能量守恒、萬有引力都不懂,考前翻翻書,考了66分……
抄的?
《躍動青春》的女主小美,同樣是學霸的人設。
打開方式就完全不同了。
不軟萌,不矯情,不嬌氣。
主打一個陽光、率真,元氣滿滿。
小美自信。
出生于偏遠鄉(xiāng)下。
卻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東京的高中名校。
作為學生代表,在開學典禮發(fā)言。
即使忘帶發(fā)言稿,也能不慌不忙,昂首背誦。
驕傲的小鎮(zhèn)做題家,說的就是她。
小美志向遠大。
早早地就做出了人生規(guī)劃藍圖。
考入名牌大學,進入政府部門,最后衣錦還鄉(xiāng),支援家鄉(xiāng)建設。
妥妥的正能量三好生。
小美努力用功。
即便是一次開學的自我介紹,或是一次再平常不過的小考。
也會深思熟慮,全力準備。
小美積極主動。
為了積累管理工作經(jīng)驗,從高中就開始自告奮勇當學生干部。
競選班長,舉手!
學生會,報名!
小美還謙虛好學。
一有問題,便向?qū)W姐請教。
寥寥幾筆,一個學霸形象直接拉滿。
不過,小美并沒有被塑造成一個所謂完美的優(yōu)等生。
更沒有讓這個學霸形象,顯得高冷孤僻,不易靠近。
作為一部青春劇的女主,小美的形象可謂另辟蹊徑。
陽光、自信的另一面,突顯的則是:
土、呆、大條。
出身鄉(xiāng)下的小美,沒有喝過星巴克,沒有唱過KTV。
在同學眼里,就是一個「土老帽」。
對時尚更是一竅不通,穿衣打扮被東京同學吊打。
時不時冒出的方言,會被同學指出來取笑。
對高中的復雜人際關系,更是毫無察覺力。
而且,聰明如小美,也制造了不少超級尷尬事件。
開學第一天,便迷失在大都市的龐雜地鐵中。
好在被同班同學聰介發(fā)現(xiàn),要不然就錯過了開學典禮。
雖說及時趕上了典禮,發(fā)言也圓滿完成。
結(jié)果小美還是出了大丑。
由于先前一路狂奔,加上神經(jīng)過度緊繃,下臺松懈后的小美直接吐了。
吐在了班主任身上。
剛?cè)胄?,沒有成為計劃中「演講真棒的同學」。
而是成了,「吐了的那個家伙」。
這還不算完。
班級自我介紹中,小美本想用玩笑緩解一下尷尬。
結(jié)果欠缺幽默細胞的她,卻制造了大冷場——
因為我就應該當人上人!
不過,雖然糗事連連,小美卻依然保持陽光、善良的個性。
憑借自己獨特的魅力,更是收獲了大家的喜愛。
就像和同學一起去星巴克。
小美毫不掩飾自己第一次喝星巴克的興奮。
連魚叔都被她這副新生兒般的模樣可愛到。
青春劇的女主,本就不需要有多完美。
不必刻意嬌嗔甜美,也不必強行扮蠢賣萌。
陽光溫暖,率真自然,一樣能夠可愛迷人。
02
國產(chǎn)青春劇,總會陷入一種套路——
過度強調(diào)愛情的主導性。
即,愛情成為了一切情緒與成長的推動力。
但實際上,校園時的愛情,往往沒有那么清晰而明確。
少男少女之間,哪有那么多強烈的命中注定、山盟海誓。
往往都是在青春的悸動里,又混雜著其他復雜的情緒。
與小美交好的聰介,是一個典型的美男形象——
帥氣、陽光、溫柔。
這樣的男生自然會吸引很多目光。
小美也是其中一個。
加之,聰介又是那個將她從迷路困境中拯救出來的人。
還讓小美產(chǎn)生了一絲「雛鳥情結(jié)」。
聰介則被小美身上質(zhì)樸、純真的氣質(zhì)所吸引,兩人很快成為了好朋友。
聰介會和她分享自己童星時的經(jīng)歷和創(chuàng)傷。
也會在小美遭遇社交困難的時候幫助她、安慰她。
小美則會想要第一時間自己的喜悅,分享自己家里好吃的東西。
也會在聰介感到迷茫時,給予向前的勇氣。
兩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比正常男女同學多了一絲親密。
但卻又不到「戀人未滿」的狀態(tài)。
直到和好閨蜜交流時,才意識到自己對聰介可能有些不一樣的情愫。
你以為小美會直球出擊?
不,她只是對聰介多了一點點關注。
也對自己的心情多了一點點琢磨。
除此之外再無更多動作。
比起轟轟烈烈的愛,這樣藏在你來我往之間的小悸動,反而更動人。
除了與友情混雜在一起的曖昧,也有埋伏在社交優(yōu)越感中的嫉妒與要強。
同班同學,美佳,就是典型的代表。
美佳也喜歡聰介。
但這種喜歡,一方面是源于對小美的嫉妒。
另一方面是一種想要獲得優(yōu)秀男生關注的渴望。
全校矚目的大帥哥聰介,為什么會更喜歡小美,而不是自己?
美佳是一個非常努力的女孩。
小時候條件并不出眾,得不到關注。
而是靠著堅持鍛煉,保持身形,苦研時尚,才一點點換來今天的狀態(tài)。
她在心中放了一個小本子。
時刻想著怎樣穿、怎樣吃、怎樣說話才能融入到同學中,又能恰到好處地脫穎而出。
這樣很累。
不過,倒也不必對她責難。
誰年輕的時候不想成為特殊的那一個呢?
當然,一份美好的相處關系,并不應該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而是能夠幫助自己,實現(xiàn)價值肯定和自我成長中。
聰介在外人眼中一直是高情商的陽光大男孩。
實際上,他才是整個動畫中問題最大的角色。
聰介從小養(yǎng)成了討好型人格,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之所以會做童星,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討母親的歡心。
但出名了之后,卻遭遇到輿論的攻擊,還牽連到了他的朋友。
此后,他不再從事演藝事業(yè),并且一直認為自己是個罪人。
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去享受正常的人生。
于是,聰介一邊用討人喜歡的形象和大家相處,一邊又將自己縮進黑暗的小角落。
直到小美的出現(xiàn),打破了他的壁壘。
在小美強大的人格感染下,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如此下去。
這樣的情愫,可以與愛情掛上鉤。
但或許也不能算是。
既沒有挑明,也沒有篤定。
而是作為成長的一部分,浸入到人生的旅程之中。
是增添青春色彩的顏料,卻不是那段年華唯一的養(yǎng)分。
03
《躍動青春》作為一部描繪日本高中生的動畫,卻能夠在國內(nèi)獲得如此高的口碑。
究其原因,是它填補了國產(chǎn)青春片里鮮有的類型——
青春白描劇。
沒有抓馬,沒有狗血,沒有離奇橋段。
而是只專注于描繪,青春最真實的模樣。
就像動畫中的第九集,小美回老家過暑假。
小美一個人拉著行李搭乘新干線、飛機。
整個過程沒有任何意外,沒有巧合,沒有沖突。
一路上,也只有路人窸窸窣窣的說話聲和城市噪音。
到了家中,小美的家人沒有過分的情緒激動,只是不停念叨著一些日常瑣事。
甚至小美的爸爸都沒有太多表情。
媽媽倒是特意請了假在家,和爸爸一起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餐食。
小美肚皮吃得飽飽,就去和弟弟妹妹睡午覺。
窗外蟬鳴陣陣,三個孩子和一貓一狗橫七豎八地躺在席子上的畫面。
一下子喚起了魚叔曾經(jīng)的回憶。
那告別喧囂,回到老家,度過漫長而無憂的暑假時光。
在東京時,小美時時刻刻都是精力滿格的狀態(tài)。
回到家后,卻天天睡到日上三竿。
頂著鳥窩一般的發(fā)型,癱在地板上吃媽媽切好的西瓜。
吃一口西瓜,看看媽媽忙碌的背影。
再吃一口西瓜,看看窗外熟悉的家鄉(xiāng)。
啊~真悠閑。
其實,比起那些所謂驚心動魄的狗血愛情故事,這種愜意的青春時光,才會讓人喚起美好的回憶。
畢竟,大部分人在青春年少時,都不會忙著和帥哥美女談戀愛。
實際上,我們不是沒有過屬于自己的優(yōu)質(zhì)青春故事。
早些年有《十六歲的花季》與《十七歲不哭》。
《十七歲不哭》劇照
《你好,舊時光》劇照
遺憾的是,這樣的作品越來越少。
我們當然需要有人去探討青春成長中會出現(xiàn)的復雜議題與沉重關系。
青春愛情偶像劇,也一定有它自己的市場需求與價值。
只是,在這中間,我們還是渴望一種更純粹的青春片。
能夠把我們拉回那個遙遠的記憶里。
回味那悠然而瑣碎的過去時光。
然后,燦然一笑。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