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會破6億,觀眾:這部電影的“巨星效應”,才剛剛開始 -
這個賀歲檔,排面最強的是《金手指》,口碑起伏最大的也是《金手指》。
有人說它很高級,也有人說它輸?shù)袅烁燮牡籽潯?/p>
先回答一個問題,《金手指》和《無間道》到底有沒有關聯(lián)?
還真有一點。
21年前,劉建明在天臺上跟陳永仁說:“給我一個機會?!?/p>
《金手指》中,這一幕被復刻。
仍然是劉德華 和梁朝偉,場景則換成了醫(yī)院。
“朋友就是這樣,我?guī)蛶湍悖銕蛶臀衣?!?/p>
味道是相似的,不過這次兩人身份換了。
梁朝偉飾演的嘉文集團CEO程一言,是大反派;
而劉德華則飾演高級調查主任劉啟源,一心想送程一言入獄。
這種正邪轉換,某個角度,也是兩人出演《無間道》后演藝道路的縮影——
劉德華扎根內地市場,舉止親民,成了優(yōu)質偶像的代名詞,也幾乎不再演反派;
梁朝偉則往外發(fā)展,接演的角色,反而都帶著一些邪魅的色彩。
兩人在演員身份之上,都做到了最頂級。
原本是“王不見王”,但這回為了香港電影,又重新站到了一起。
在港片沒落的今天,這有點像是手術臺上的“電擊療法”。
遺憾的是,“起死回生”并未上演。
不管是票房還是口碑,都與預期有著一定差距。
最終預測的票房,也只有6.3億。
問題到底出在哪?
一、
《金手指》講了什么故事?
1972年6月,原籍新加坡的土木工程師程一言,只身來到中國香港打工。
在新加坡當?shù)仄飘a(chǎn)后,抵港的程一言已是山窮水盡。
住屋村,做“籠民”,生活拮據(jù)。
卻因為操一口閩南話,讓他遇到了貴人——地產(chǎn)商曾劍橋(任達華飾演)。
曾劍橋雖出身豪門,卻因是小房所生,在家中沒有地位。
他遭親戚坑騙,在偏遠山區(qū)買了一塊地皮,之后始終無法出手。
富商吳任松有意買下這塊地,卻想趁火打劫,把價錢壓得很低。
因此曾劍橋找程一言假扮南洋富商,想借其抬高地價,騙吳任松入局。
程一言發(fā)揮自身的“表演天賦”,僅憑三言四語就把吳任松耍得團團轉,令其相信自己的“南洋富商”身份。
并且程一言還向吳任松許諾,愿意花600萬港元從他手上買下地皮。
于是吳任松抱著轉手就能賺200萬的發(fā)財夢,以400萬港元的價格從曾劍橋手上買下了那塊原本沒人要的地皮。
此役讓曾劍橋凈賺100萬港元,也令他對程一言刮目相看。
雖然程一言一無所有,曾劍橋卻愿意認他做干弟弟,從此兩人就攜手打江山。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個普通的“小人物逆襲霸道總裁”的故事,那你就錯了。
電影接下來的劇情發(fā)展,絕對讓所有人驚掉下巴。
程一言被曾劍橋帶進地產(chǎn)界,本來想認真做一個地產(chǎn)商,曾劍橋卻跟他說:
“在香港沒有時間讓你做夢,你擅長哪樣,就做哪樣?!?/p>
順著這句話,程一言很快發(fā)現(xiàn),買賣房地產(chǎn)來錢慢,做“炒家”才符合他的人設。
于是,程一言從一家清潔公司開始做起,在短短三年內發(fā)展成傲視群雄的上市公司嘉文集團,并以10億港元的價格買下香港的地標性建筑金山大廈。
借著金山大廈這塊招牌,程一言從股民處瘋狂吸金,其股票一度賣到30元1股,把嘉文集團發(fā)展成市值70億的大公司。
然而隨著股市泡沫的破滅,嘉文集團的股票一夜之間變成廢紙,程一言也從云端跌落。
電影以ICAC(廉政公署)對程一言的調查展開故事。
ICAC主任劉啟源與程一言的攻防戰(zhàn)貫穿始終,時間跨度17年,訴訟費用高達2億,打得有來有往、險象環(huán)生。
期間有涉及案件的4個人離奇死亡,而程一言卻因為有人幫他頂罪,最終只被判處三年監(jiān)禁。
而且,電影中埋下的種種疑團,直到最后也沒能一一得到破解。
講到這里,也許你會覺得,這不過又是一個“梟雄”故事——
白手起家的商業(yè)大佬,憑著膽識與手段打下一片天地,最后卻因惡貫滿盈,免不了鋃鐺入獄。
名利與富貴,不過是南柯一夢。
90年代的《
但如果你了解過本片改編的原型故事“佳寧謀殺案”,就會發(fā)現(xiàn)莊文強的野心,不只是這么簡單。
二、
電影背后的“驚天大案”
“香港十大奇案”,是香港從開埠以來,到90年代發(fā)生過的10宗最為離奇的兇殺案。
這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有雨夜屠夫案、Hello Kitty藏尸案、屯門色魔案、三狼案等。
這些案件,都因為“大尺度”,不止一次被改編搬上大銀幕。
“佳寧謀殺案”放在這“十大奇案”當中,顯得最為不起眼,卻是訴訟時間最長,波及面最廣,對香港人影響最大的一宗案件。
該案發(fā)生于1983年7月18日,位于新界大埔墟站附近的一處蕉林內,有村民發(fā)現(xiàn)了一具被勒斃的外籍男性尸體。
經(jīng)查,死者名叫加里爾·伊巴拉希,是馬來西亞裕民財務的助理經(jīng)理,他以核數(shù)員的身份被派往香港調查佳寧集團的賬目。
警方很快拘捕一個名叫麥福祥的馬來西亞華人,并順藤摸瓜,揪出其幕后指使者,佳寧集團(就是片中的嘉文集團)的老板陳松青。
陳松青這個名字,在香港曾家喻戶曉。
他是新加坡人,早年赴英國留學并獲得工程學位,后在南洋做建筑工程師。
1972年6月,陳松青因生意失敗抵港謀出路,受到地產(chǎn)商鐘正文(片中曾劍橋的原型)的器重,擔任其項目經(jīng)理,3年后成立了自己的地產(chǎn)公司。
因搭上70年代香港經(jīng)濟騰飛的順風車,陳松青在房地產(chǎn)市場如魚得水。
很快,他就將地產(chǎn)公司發(fā)展成為佳寧集團,又以行賄的手段,從馬來西亞的裕民財務處獲得多筆巨額貸款。
其后,陳松青又收購了上市公司美漢,并將其更名為佳寧置業(yè)有限公司。
1980年1月,陳松青干了一件震驚全港的大事。
他以9.98億港元的天價,向英資怡和子公司,買下位于香港金鐘夏愨道12號的金門大廈,并改名“佳寧中心”。
6個月后,陳松青又以16.8億港元的價格將金門大廈轉手賣出,這一買一賣盡賺6.82億,令其風頭一時無兩。
明眼人便能看出,這種短期內涉及巨大金額的操作,不過是資本家操縱金錢的伎倆。
但如此驚天動地的大手筆,卻不是普通商人敢玩的。
正如影片中程一言所言:“就是沒人試過這么玩,才有原子彈的效果嘛!”
借著這波操作,佳寧集團的股價在9個月內從6港元1股,飆升至15.4港元1股,上漲了250%。
陳松青利用一些大大小小的子公司,以“左袋出右袋入”的手法操縱股市,使佳寧集團的股價持續(xù)高企,無數(shù)金錢從廣大香港股民的口袋流進陳松青的口袋里。
1981年的《遠東經(jīng)濟周刊》上,李嘉誠被稱為“超人”,而陳松青叫做“神話”。
與李嘉誠相比,陳松青更加勢不可擋。
在短短幾年內的崛起,就如同龍卷風一般來勢洶洶、迅雷不及掩耳,其風頭也一度蓋過李嘉誠。
但是到了1982年,隨著中英開啟談判,地產(chǎn)和股市都陷入震蕩。
市值曾高達70億港元的佳寧集團,也墜入債務困境,并最終于1983年11月被清盤。
佳寧的股票也從15.4港元1股跌到一文不值,廣大韭菜股民血本無歸。
“佳寧謀殺案”發(fā)生后,裕民財務的母公司大巴裕民銀行于1985年4月向香港律政司作出貪污投訴,ICAC隨即接手調查。
但涉案的幾名被告,都財雄勢大,他們用盡一切辦法拖延和逃避審訊,導致調查工作陷入重重困難。
這邊警方和ICAC的調查剛剛展開,那邊離奇死亡的案件,就接連發(fā)生。
加里爾·伊巴拉希謀殺案開審的前一天,負責佳寧產(chǎn)業(yè)交易的律師溫樹寶,竟被發(fā)現(xiàn)溺死于自己的寓所泳池里,到場的警察經(jīng)過調查,認為他是死于“自殺”。
緊接著,一名負責佳寧案件的ICAC調查主任也“自殺身亡”了,警方懷疑他的自殺是因為工作壓力過大。
曾負責審理佳寧案的按察司法官柏嘉,于辭職后的第二年,死于塞浦路斯的一場交通意外。
柏嘉曾于審理案件時因偏向陳松青,而被懷疑是收了黑錢。
迫于輿論的壓力,他在審理完案件后便引咎辭職,似乎為了替陳松青脫罪賭上了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但最后卻逃不過“兔死狗烹”的可悲命運。
這些撲朔迷離的死亡案件,都與陳松青有些千絲萬縷的關系,但警方卻找不到任何指向陳松青的有力證據(jù)。
因此即使廉署人員花費了11年的努力,陳松青最終也只是在1996年9月承認了2項串謀詐騙罪名,被判入獄三年,其他3名被告也先后認罪。
而案件的審理直至2001年才結束,前后跨度17年,花費了2.1億港元的高額訴訟費,這令ICAC對“佳寧案”調查的必要性備受爭議。
電影很多情節(jié),都對現(xiàn)實做了高度還原。
程一言的律師Kelvin(方中信飾演)死于家中泳池里;
按察司法官死于車禍,這些都可以在現(xiàn)實中找到對應。
唯一不同的是,片中劉啟源一家在地下停車場被襲擊而受傷,而現(xiàn)實中那名調查主任卻失去了生命,電影在這里做了“溫和處理”。
電影中埋下的那些疑團,也并不是莊文強故意挖坑不填,而是他也沒有找到答案。
包括劉啟源在片中一遍遍逼問程一言,他幕后的“金主”到底是誰,程一言卻一直回避,未曾給予正面回答。
因為時至今日,這個神秘人的身份仍然是個謎。
三、
《金手指》的野心和不足
電影在宣發(fā)時,就以極盡奢華的黃金底色,用一幕幕紙醉金迷的夸張畫面,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角沖擊。
其發(fā)布的幾款預告片,都在竭力灌輸“爽文式”金句。
“股票真的可以當錢用?!?/p>
“我想它值多少就多少,我要印多少就多少,就像老美印美鈔一樣。”
“我是點石成金的金手指,全世界都想跟我拉關系做生意?!?/p>
“在我眼中,資本市場這個大舞臺就變成了一盤賭局。”
但看到電影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莊文強并不想拍一部《年會不能停!》那樣的鬧騰喜劇片。
他的誠意,在電影的開頭就呈現(xiàn)了出來。
1974年2月15日,香港立法局通過《香港特派廉政專員公署條例》,宣布成立香港廉政公署(ICAC)。
其后,ICAC積極打擊貪腐,令香港警隊為之震動。
到1977年,終于爆發(fā)警隊與廉署的激烈沖突,2000多名警員和7000名警員家屬走上街頭,要求削減ICAC的權力。
最終于11月5日逼迫港府下令,宣布除已發(fā)出拘捕令者和情節(jié)特別惡劣者之外,1977年1月1日之前的警方貪污行為,都可以既往不咎,實施特赦。
這是香港社會從混亂無序走向法治的過程,在ICAC的努力下,短短數(shù)年間,香港便躋身全球最清廉的地區(qū)之列。
ICAC講究“依法辦事”,懲處貪腐犯罪需要講究程序。
而像程一言這樣的投機者,卻可以不擇手段,利用法律的漏洞,鉆法律的空子。
劉啟源為了抓捕程一言興師動眾,帶上了113位會計師來到嘉文集團查賬,似乎勢在必得。
但抓了8次,前面的7次都無功而返。
莊文強如此不厭其煩地講述正邪較量的過程,正是想通過電影,呈現(xiàn)像程一言這一類人,利用人性的貪婪,在金融界呼風喚雨的過程。
嘉文集團每一次曝出利好消息,都是在給股民增強信心,助其股價上漲,再用發(fā)行的股票做抵押,去向銀行借錢。
這樣不斷借錢,不斷炒高股價,不斷抵押股票再借錢……
如滾雪球一般的吸金模式,正是“非法集資”的常見套路。
銀行和股民都不是傻子,都知道商業(yè)投資的風險性,但看著節(jié)節(jié)攀高的股票,和擺在面前的利益,誰又愿意先下車呢?
因此,莊文強帶我們穿越回那個年代,為我們展開歷史的畫卷,平心靜氣地講述香港逝去的那段歲月,和港人追逐名利的苦難往事。
其目的就是為了揭露人性的本質,引發(fā)觀眾對于金錢觀和價值觀的思考。
但是,《金手指》的觀影門檻有些高。
有人說它就是香港版的《華爾街之狼》,不像普通的“爽一遍就過”的港式商業(yè)片,而像一部“有內涵”的文藝片。
而這類文藝片,往往難以讓所有人接受。
片中涉及的金融知識,和“佳寧案”的時代背景,對于不了解這段歷史,或者對金融學一竅不通的觀眾來說,想要理清和看懂實在有些困難。
相較于《跛豪》那樣的梟雄片,和《三狼奇案》那樣的奇案片,《金手指》也顯得過于“高冷”,不夠江湖味,也不夠煙火氣。
莊文強和麥當雄比較,在處理故事細節(jié),增強電影趣味性這方面,功力還是有所欠缺的。
綜上所述,《金手指》是近期質量較高的一部特殊的商業(yè)大片。
因為故事主線涉及金融知識,以及香港回歸前的時代背景,造成一定的觀影門檻,對于內地觀眾來說會有些不友好。
但從整體品質來說,還是值得細細咀嚼。
相信隨著后面,口碑的發(fā)酵,票房或許會創(chuàng)造一個奇跡。
劉德華、梁朝偉,莊文強,別著急,我們還有時間……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