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新劇開播,才播4集,就拿下全國收視第二,央視這回淘到寶了 -
國劇江湖,唯有央視有“金手指”。
就說這兩年,只要是央視看上的劇,無論什么類型,無論題材多么冷門,都能出爆款。
科幻劇不火,央視播出了《三體》,評分8.7吊打了網(wǎng)飛。
金融題材觀眾看了就頭疼,央視從開年的《繁花》,收官不久的《追風(fēng)者》,到昨晚開播的《城中之城》,帶觀眾領(lǐng)略了不同年代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前兩部都爆了,后面這部也開局收視不低。
央視,似乎總能妙手回春,一些看似不可能成功的題材,總能被它玩出花兒來。
還有什么國劇打不開的門?昨晚,央媽又解鎖了新類型——
《承歡記》。
都市、家庭、愛情。
改編自亦舒原著小說。
陣容不弱,楊紫、許凱+何賽飛、姚安濂、吳彥姝等實力派。
問題是,這幾年的國產(chǎn)都市家庭、愛情題材都已經(jīng)進(jìn)入瓶頸期,設(shè)定狗血、角色油膩、故事空洞、職場懸浮…
把成年人的愛情,拍得像小學(xué)生過家家,把當(dāng)代家庭,拍成了狗血大雜燴,不知讓多少觀眾血壓飆升。
就連觀眾,這次也為央視捏把汗。
畢竟,央視八套的傳統(tǒng)爆款類型,還是諜戰(zhàn)、戰(zhàn)爭劇和年代劇。
一部小年輕領(lǐng)銜的都市題材,這不得收視撲街?
可刷完4集,我瞬間滿血:都市家庭愛情題材,又成了!
首日酷云收視率均值1.6989,峰值破2,可不低。
視頻網(wǎng)站熱度破了25000,更是開播就沖高。
收視網(wǎng)播雙爆,果然還得是央媽,這部《承歡記》,確實讓已經(jīng)失去光芒許久的都市家庭愛情劇,煥發(fā)出了新的活力。
一個表面是“有錢公子愛上我,我愛上霸總,我又意外繼承了大筆財產(chǎn)”的故事,憑什么?
就憑這央視新劇,以獨特的現(xiàn)實質(zhì)感,打破了過往印象。
雖有高甜的工業(yè)糖精,但更見成年人情感的本真摹寫。
豆瓣評論區(qū)里,大家罕見地因為一部國劇「狠狠共情」。
熬夜追完4集,最打動我的,還是故事的主旨:承歡記。
何為“承歡記”?其實說的是四個字:承歡膝下。
當(dāng)兩代人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代際差異,當(dāng)代人,如何承歡膝下?
楊紫何賽飛的母女組合,竟然真的演出來了。
楊紫飾演的麥承歡,最近比較煩。
作為一個即將步入三十歲的都市女性,她是公司銷冠,和扮窮的男友談了三年,可哪怕只是晚回來一點,和男友在家門口吻別,還是被媽媽沖出來一把拉開破口大罵,一到家就被媽逼問,“那個了沒有?”
雖然鬧騰,日子總算還能過。
可一轉(zhuǎn)眼,承歡就遭遇了生命中的雙重暴擊。
第一重,是遇到了二話沒說就開人的霸總,工作“丟了”。
職場總有各種糟心事。
承歡就同時趕上了缺德同事和腦子不開竅的老板。
酒店員工在布置會議的時候,沒訂到蛋糕,一個同事故意把麥承歡做給男友的蛋糕拿了出來,上頭還寫著,“湊合吃吧。”
正趕上男主姚志明空降酒店,上來就來了個“傲嬌一時爽,追妻火葬場”,把公司的銷冠開了。
忙著立威,又信奉“只有鋼筋水泥澆灌成的鐵石心腸才能在職場上混出風(fēng)頭”的他,認(rèn)為女主被人陷害后沒有為自己爭取申辯,這種人不值得同情。
好在霸總忙著和公司女高層聯(lián)手對付黑酒店錢的老外總裁,忙著去調(diào)查一家供應(yīng)鏈下游公司,女高層剛推薦了一個司機(jī)給他,正是麥承歡的父親。
霸總要在早高峰一個小時到達(dá)地點,麥爸說不現(xiàn)實,關(guān)鍵時刻承歡提供了坐地鐵+共享單車的方案。
接著果斷用自己的共享單車vip卡請霸總騎上單車,提前15分鐘到地。
成功證明自己有用的女主,很快又證明自己很有用,那就是幫霸總拿到了酒店下游供應(yīng)鏈企業(yè)和老外返點黑錢一條龍的證據(jù)。
職場危機(jī)至此徹底解決,再狠的霸總也不可能開掉這樣的員工了。
但,還有更狠的。
第二重,是碰上浪漫過頭、裝窮又幼稚的前男友,婚事黃了。
這部分劇情也承包了前幾集最大的笑點。
承歡男友辛家亮實際身份是是富二代,家里資產(chǎn)過億,光他手下就有四套房,但因為怕麥承歡是愛慕虛榮的女人,談了三年了,還在扮窮小子。
好巧不巧,被霸總派去搞接待的承歡,接待的正是辛家亮的父親。
更巧的是,還跟帶著口罩想蒙混過關(guān)的辛家亮撞個正著。
紙包不住火,不過好在辛家亮善于在戀愛中提供情緒價值,雖然幼稚,但好使。
先是跑到女主家樓下捧著花大喊大叫,自爆富二代身份,引起鄰居圍觀,家底一亮,麥媽媽立馬變臉了。
更炸裂的是在承歡精心籌備的活動中扮鎧甲勇士求婚,連戒指都藏在鎧甲里。
雖然很瘋,但瘋才是愛。
被氣到又被浪漫到的承歡,婚還是愿意結(jié)的。
直到雙方家宴,男友一家當(dāng)場上演嫌貧愛富當(dāng)桌辱罵親家的戲碼。
辛家亮搞浪漫有一套,但碰上家庭沖突,就不行了,出了問題只懂去求女友。
這回承歡直接讓他起開,訂婚演弄得不歡而散。
和牛駿峰演的前男友婚事黃了,和許凱飾演的異父異母的異性兄妹愛情就有譜了。
至于雙方如何步步靠近,又會不會開花結(jié)果?
不劇透,留給大家自己看。
從《承歡記》開始的幾集,能明顯感受到,它與其他都市家庭愛情劇的不同。
雖然沒有激烈的沖突,沒有戲劇化的劇情,更沒有發(fā)生多驚險的故事,開場四集連個國產(chǎn)都市劇必不可少的小三和渣男都沒見到。
但那份透著煙火氣的喜鬧和治愈,就能瞬間讓觀眾入戲。
誰沒被老媽吐槽過?誰沒遇到過職場糟心事?
這些大家的共同回憶,是《承歡記》制造沉浸感的籌碼,也是它能真正走進(jìn)觀眾內(nèi)心世界,勾起大家回憶的原因。
亦舒《承歡記》,最核心的看點,是利用上海尋常人家的女孩麥承歡的遭遇,將當(dāng)代代際關(guān)系,以及親情中的人性與人情,講了個通透。
劇集改編幅度雖然很大,但并沒有丟掉這個主旨。
表面上,它是一出喜慶又鬧騰的“多角戀”。
實際上,劇中有CP亂燉的快樂,也有人性幽微的深邃,更有親情本質(zhì)的探討。
我對劇中的三對親情組合印象深刻,她們的出現(xiàn),不僅在講關(guān)于代際溝通,更在說關(guān)于親情中的那些潛規(guī)則。
第一對:麥承歡(楊紫飾)與劉婉玉(何賽飛飾),歡喜冤家母女模板。
這對親情組合,是《承歡記》最核心的官方CP,自然代表著最復(fù)雜,最糾結(jié)的那種親情。
劉婉玉濃縮了典型中國家庭中一生要強(qiáng)的奉獻(xiàn)型母親形象,姚安濂飾演的麥父則寬和溫厚,是家庭的”“專業(yè)粘合劑”。
楊紫飾演的麥承歡自然而溫暖,面臨母親的催婚壓力,以愛為名“全方位插手”的風(fēng)格,主打一個忍讓。
29歲的大姑娘,出門時還要給媽媽報備,媽媽進(jìn)女兒房間從不敲門,任意動?xùn)|西,還會偷看電腦和微信。
不管什么時間,想給女兒打電話就打,對女兒的戀愛也是問東問西,一開口就是“你整個人都是我的”。
要不是何賽飛的表演輕松幽默,這簡直就是《煙火人家》中徐帆馬思純母女關(guān)系的翻版。
雖然老媽對女兒事無巨細(xì)的愛讓人窒息,但何賽飛的表演每集都有笑點,尤其對家亮的前后反差笑點十足,承歡眼中的幼稚男友,卻是母親眼中,未來能夠給予女兒優(yōu)渥生活的賢婿。
這對親情關(guān)系最矛盾的就是母親的愛并無私心,只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觀眾看了控制狂母親的日常感到窒息,但看到夜深人靜時,麥家父母盤算家中金銀細(xì)軟只為女兒嫁妝更豐厚體面。
即便家宴上受了辛家的氣,可還是寧愿委屈自己也想促成女兒的好婚事,又忍不住動容。
中國式親情最難解的就是親情的結(jié)。
麥承歡在外清醒又獨立,唯獨對媽媽毫無辦法。
她要如何在親情中找到“愛人”與“悅己”的平衡,也是這段《承歡記》最好看的地方。
第二對: 辛家亮(牛駿峰飾)和辛父(許亞軍飾),無仇不成父子,但冤家宜解不宜結(jié)。
很多人會忽略的,還有許亞軍飾演的辛父和辛家亮的關(guān)系。
辛家亮人到30身家豐厚,為人浪漫,但做人不成熟,一到關(guān)鍵時刻就靠不住。
很大原因是有個“勝天半子”的嚴(yán)厲父親。
許亞軍演出了辛父那個陰陽怪氣的勁兒,在家里作威作福,在職場看到兒子女友負(fù)責(zé)來接待自己,立刻諷刺“好鋼用在某一處刀刃上”。
這種嚴(yán)苛父親能教出辛家亮這樣懶散、幼稚,但浪漫又善良的兒子已算萬幸。
但指望家亮獨立決定自己的愛情,成熟地協(xié)調(diào)兩家人的的關(guān)系,就是想多了,他和承歡的愛情觸礁是必然的。
表面看,問題出在“門當(dāng)戶對”這四個字,實際上根源是男方的不成熟。
他們的交往,是雙向奔赴的兩情相悅。
但這些,就夠了嗎?
《承歡記》用更深層次的故事,告訴我們,遠(yuǎn)遠(yuǎn)不夠。
婚姻承歡之計,既要愛情,也要物質(zhì),更要兩家人方方面面都擺平,
所以好的愛情,光有人品,有愛情,卻沒有處理代際、家庭關(guān)系的能力,那一切都是零。
第三對:姚志明(許凱 飾)和陳淑珍(吳彥姝飾),令人羨慕的完美祖孫情
看完辛家、麥家的各種大亂斗,我需要看看這對祖孫情回血。
每回鏡頭切到這里就充滿治愈,一是情節(jié)設(shè)置和畫面,更重要的是吳彥姝的表演,似乎就有種令人心安的力量。
演完《去有風(fēng)的地方》的外婆,又在本劇中飾演男女主的祖母,成為優(yōu)雅得體喝下午茶的富貴閑人,她對孫輩只有無私的愛,沒有控制。
她自己是老一輩獨立女性,帶著老一輩獨立女性的睿智體面,就更不可能在孫輩面前扮演老封建。你們年輕人玩得再花她也不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
但因為見多識廣,她也能一眼看穿一個人,所以把酒店交付給麥承歡,因為她行。
這段祖孫情中,雙方人格其實一直是平等的。
吳彥姝可說不出“你全身上下都是我的”那種話,因為親情中兩人地位可以不平等,但尊嚴(yán)的平等,至關(guān)重要。
發(fā)現(xiàn)沒,三對不同的代價關(guān)系,落腳點,始終在親情的本質(zhì)屬性上。
如果認(rèn)為親情就是無私奉獻(xiàn),那是把親情看簡單了,親情也是需要經(jīng)營的,承歡膝下,從來不是簡單的事,而是千古難題。
而《承歡記》正是通過這幾對組合,告訴我們,面對親情應(yīng)該如何選擇,如何自處。
都市家庭愛情題材,并不好拍。
一來,已有的窠臼太多,很容易陷入過往的三板斧。
二來,類型本身缺少戲劇性,一旦處理不當(dāng),容易令觀眾感到無聊,用力過猛,又狗血。
不過,《承歡記》用三招,讓這個早已式微的題材,散發(fā)出了新的光芒。
與其說這部劇在講愛情和親情故事,不如說是都市情感的群像剖面圖,由麥承歡的故事,觀照到更加廣泛的社會群體。
第一招,就是對角色年齡的把控。
選角上,86歲的吳彥姝,61歲的何賽飛,32歲的楊紫,演出祖孫母女三代人,其他選角,年齡都對的上。
說實話,這樣的精準(zhǔn)配對,在國產(chǎn)都市劇中,其實是久違了。
年齡,是演員最大的底氣,只有年齡相符,角色感覺才對。
而過去國劇一大特點,就是讓角色年齡遷就演員年齡,先把大咖找到再說,角色的違和感都不在乎。
《承歡記》演員年齡都對了,女演員的光彩就自然釋放開來。
這里,要夸一下楊紫何賽飛。
劇中麥承歡的人物設(shè)定,與楊紫本身的氣質(zhì)很像,她自帶的那種親切感和向日葵般的積極向上,同時又演出了社畜和大齡未婚女兒的沉重。
楊紫的特點是能輕松拿捏生活流的表演,每場戲都不會覺得刻意,演得很輕盈。
角色被塑造地獨立、清醒,不攀附、不自輕。
我也不同意角色被演成戀愛腦的說法,麥姐前男友的表現(xiàn)是求愛荒唐但不乏真摯,各方面條件都優(yōu)越,放到現(xiàn)實中女方說翻臉就翻臉,那才不現(xiàn)實。
但當(dāng)看到男方一家人侮辱自家人,承歡立馬讓男主起開了,哪里戀愛腦了?
還有就是何賽飛演的真好!
這幾年國劇中控制欲強(qiáng)、令人窒息、咋咋?;5睦夏赣H也演過不少,再演很容易重復(fù)。
何賽飛的表演勝在生活化,又有幽默感,時而讓人窒息,時而又能理解她愛女兒的心,就像看到了我媽在耳叨逼叨。
這兩個演員只要聚在一起,就有戲。
第二招,是對都市生活的現(xiàn)實呈現(xiàn)。
雖然整部劇還是走的輕喜劇路線,喜劇就難免有些夸張。
尤其是男女主愛情段落,可以說充滿了古早臺偶劇霸總遇堅韌女主的感覺。
不過劇中還是有很寫實的一面。
尤其是上海人生活的細(xì)微呈現(xiàn)。
男主來女方樓下求愛,岳母還沒來得及扁他,先挨上海老弄堂里的鄰居一棍子。
麥家一家4口,為了讓姐姐有自己的房間,弟弟只能在客廳打行軍床,這也很真實,國產(chǎn)都市劇家庭終于不再住著價值幾千萬的四合院叫窮了。
女主的職場線也并不都是浮夸,比如第一集女主被空降領(lǐng)導(dǎo)開出,直屬上司立馬上來說情,可不是因為講人情,而是女主是銷冠。
后來女主能留下,也是因為她有用。
這些細(xì)節(jié)足夠鮮活、真實,折射出的是這個價值多元的時代風(fēng)貌。
第三招,是對親情和親子關(guān)系的反思。
《承歡記》的核心,是家庭,角色被寄予著當(dāng)代親子關(guān)系的重要議題。
中國人的親子關(guān)系,尤其是子女和媽媽的關(guān)系,常常是既親密又復(fù)雜。
這屆子女日常覺得父母很煩,很不自由,但在社會上被錘了,能無條件給予溫暖的,還是媽媽。
《承歡記》最好的地方,就是讓很多人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甚至覺得麥承歡直接就是自己的翻版,因為楊紫演出了角色身上的獨立、堅韌和自我矛盾。
想要獨立,想要逃離,又放不下家人。每一次跟何賽飛演的老媽吵完,又忍不住要和解。
究竟在“承歡父母”和“承歡自我”之間,應(yīng)該做何選擇呢?
劇集其實沒有答案,就算有了答案,也是麥承歡的,不是你的。
人生的答案,親情的答案,只能自己找。
但故事拍出了親情中的這種矛盾,讓人對母女關(guān)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就足夠。
親子關(guān)系是人間最復(fù)雜的組合題,沒有固定的解題范式。
但親情的體驗,卻大體相同,那些爭吵,那些糾結(jié),那些溫暖,那些治愈。
歲月呼嘯而過,一家人打斷骨頭連著筋。
留下的只有抹不去的回憶和回不去的時光。
不過,能從《承歡記》這樣的劇中,從劇中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從中照見自己、體認(rèn)自己、托舉自己——也是好的。
說到底,世間最動人的不是完美親情,而是煙火日常中與家人相濡以沫的心。
唯有經(jīng)歷了,我們才能懂,親情真正的意義。
承歡膝下,這是當(dāng)下社會中越來越稀薄的。
惟其稀有,更顯可貴。
相關(guān)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